养生在身边中国最专业的食疗门户网站。为社会各界网民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慢更慢食疗保健知识,涵盖食疗常识,食疗食疗,运动食疗,身心身心健康食疗方法,春夏秋冬冬夏食疗资讯等内容,是您身心身心健康生活的好帮手!

首页 >  综合资讯 正文

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juzi 1970-01-01 08:00:00 综合资讯 0℃

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于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文章目录列表:

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中药的问题

中药处方

(1)大承气汤加减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

[处方]川大黄10~12克,厚朴6~10克,枳实10~12克,黄芩10~12克,胡黄连6~1克,芒硝10克,山栀子10~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降脂中药片

[主治]补益清热,用于气虚痰盛型高胆固醇血症,症见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有降低的总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作用。

[处方]太子参、首乌、草决明、生蒲黄、生荷叶、姜黄、郁金。

[用法]每次2片,每日3次,疗程2~3个月。

(3)益气活血通脉胶囊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

[处方]生大黄粉0.5克,水蛭粉0.5克,黄芪粉1.0克。

[用法]取上方装胶囊,以上方剂量为每次口服量,每日服3次,2个月为1个疗程。

(4)甘露消毒丹加减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

[处方]藿香10克,薄荷6克,白蔻仁5克,大菖蒲10克,黄芩10克,木通4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茵陈10克,车前子15克,滑石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

(5)平胃散加味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

[处方]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白蔻仁12克,泽泻12克,车前子15克,甘草2克,大枣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

(6)脉脂宁胶囊

[主治]补益、泻下。用于瘀热积滞型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有祛热通便,凉血解毒,通瘀通经,降脂减肥作用。

[处方]何首乌、枸杞子、冬虫夏草、藏红花、酒大黄、泽泻、石菖蒲、大皂荚、姜黄。

[用法]每次2粒,每天3次。

(7)降脂化瘀丸

[主治]适用于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有清热化痰,祛瘀通络作用。

[处方]泽泻、葛根、何首乌、丹参、荷叶、决明子、姜黄、玉竹。

[用法]每粒0.5克,每日3次,每次3粒,凉开水送服。

(8)天山丹

[主治]适用于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作用。

[处方]天竺黄、山楂、丹参、泽泻。

[用法]每片0.5克,每日3次,每次4片。

(9)调脂饮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

[处方]丹参30克,生山楂30克,绞股蓝30克,荷叶30克,首乌15克,菊花10克,枸杞子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10)祛脂通脉糖浆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

[处方]何首乌30克,桑椹30克,丹参30克,葛根15克,川芎15克,山楂30克,枣仁15克。

[用法]制成糖浆,上方为1日量,分3次服。伴高血压者加服秦巴杜仲片或天麻丸直至血压降至正常。

(11)侯氏黑散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

[处方]菊花4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细辛3克,茯苓3克,牡蛎3克,人参3克,矾石3克,当归3克,干姜3克,川芎3克,桂枝3克,黄芩5克,桔梗8克。

[用法]症状 者用汤剂,每日1剂,水煎服;症状缓解后按上方比例制成散剂,每次4~5克,每日3次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用3个疗程。

(12)复方山楂煎剂

[主治]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

[处方]山楂50克,延胡索15克,菊花15克,红花15克,丹参30克,麦芽40克。

[用法]每日1剂,文火煎至300毫升,分3次服。停用其他降脂药物。

指压疗法

[主穴]中脘、胃俞、足三里。

[配穴]内庭、膈俞、血海。

[操作]中脘穴位:任脉之穴位,胃的“募穴”,腑全中脘,位于脐上4寸。压法:扪压法;

胃俞穴位:足太阳膀胱经之穴位,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压法:扪压法;

足三里穴位: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首嵴外一横指处。压法:捏压法、揉压法、扪压法;

内庭穴位:足阳明胃经之“荥穴”,位于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的缝纹端。压法:切压法;

膈俞穴位: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压法:切压法;

血海穴位:足太阴脾经之穴位,位于髌骨内上方2寸处。压法:揉压法、扪压法。

饮食疗法

(1)宜食食物

宜吃性质寒凉,有清胃火、泻肠热作用的食物,如茼蒿、金针菜、马兰头、慈姑、苋菜、白菜、芹菜、菜瓜、茭白、萝卜、梨子、苦瓜、冬瓜、南瓜、西瓜、黄瓜、荸荠、枇杷、桃子、小米、小麦、豆腐、绿豆、绿豆芽、兔肉等。

(2)忌食食物

忌食性质温热,具有补阳助热作用的食物,如籼米、核桃仁、狗肉、羊肉、鸡肉、河虾、海虾、龙眼肉、荔枝、链鱼、草鱼、薤白、芥菜、刀豆、红糖、红枣等。忌食味辛辣、性温热的食物,如辣椒、韭菜、茴香莱、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茴香菜、大蒜、白蔻等。

食疗药膳

(1)肉丁炒黄瓜

[原料]猪肉30克,黄瓜120克,食油、酱油、葱、姜、盐、淀粉各适量。

[做法]猪肉切丁,用酱油、淀粉、料酒调汁浸泡。黄瓜切丁,用少许盐拌一下,油锅烧热后,先煸葱、姜,后将肉丁放入炒几下。将黄瓜沥去汤卤,倒入锅内,将肉丁和黄瓜丁一同煸炒,再将余下的酱油、盐等放入炒和,待熟即成。佐膳菜肴,可常服食。

[功效]清热利水、降低血脂。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为高脂血症者常用菜肴。

(2)肉丝拌黄瓜海蛰

[原料]瘦猪肉60克,黄瓜150克,泡发海蛰30克,豆油、麻油、酱油、醋、盐、味精、蒜各适量。

[做法]瘦肉、黄瓜、海蛰均洗净切丝。将油锅烧热,肉丝煸炒,加入酱油,炒入味后倒出。将黄瓜丝放在盘中,再将肉丝放在黄瓜丝上,海蛰丝放在肉丝上,酱油、醋、味精、麻油、精盐放在碗内调好汁,浇在黄瓜丝上即可。现吃现拌,佐餐食用。

[功效]清热解渴、利水降脂。适用于各型高脂血症者,为老年人高脂血症者喜食药膳。

(3)绞股蓝银杏叶茶

[原料]绞股蓝15克(洗净,晒干,研为粗末),银杏叶15克(洗净,晒干,研为粗末)。

[做法]混合均匀,分装入2只锦纸袋中,封口挂线。

[功效]清热化痰,益气降浊,降低血脂等。

(4)三黄降脂茶

[原料]姜黄5克(洗净,切片),大黄5克(洗净,切片),蒲黄5克,红枣10枚,蜂蜜20克。

[做法]将姜黄、大黄、蒲黄共入绵纸袋中,与红枣同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煨煮30分钟,取出药袋,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清热泻火,活血瘀,益气降脂等。

(5)绿豆大黄蜜饮

[原料]绿豆100克(洗净),生大黄6克(洗净,切片),蜂蜜20克。

[做法]将绿豆放入砂锅内,加入清水适量,浸泡30分钟,用大火煮沸,再将大黄汁和蜂蜜兑入绿豆汤中,搅拌均匀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通便,喝汤食豆。

(6)苓术罗汉果饮

[原料]茯苓10克(洗净),白术10克(洗净),罗汉果1枚(洗净,压碎),蜂蜜适量。

[做法]将茯苓、白术、罗汉果共用清水200毫升浸泡20分钟后投入砂锅内,煎煮10分钟,去渣留汁,再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

[功效]清热燥湿,利水健脾,降脂减肥。

(7)青果萝卜饮

[原料]鲜青果500克(洗净,去皮),萝卜500克(洗净,去皮),白糖适量。

[做法]将青果、萝卜放入榨汁机内榨取汁,再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利咽,消滞降脂。

(8)楂梨椰子饮

[原料]鲜山楂50克(洗净,浸透,去核,榨取汁),鸭梨1个(洗净,去皮、核,切小块,榨取汁6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鲜椰汁加入山楂汁、鸭梨汁中,再加入白糖调匀即成。

[功效]降火消积,降脂减肥。

(9)槐花决明山楂饮

[原料]生槐花5克,鲜荷叶15克(干品用5~10克,洗净),决明子15克,鲜山楂30克(洗净),白糖10克。

[做法]将生槐花、鲜荷叶、决明子、鲜山楂共入砂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煎至山楂将烂时,捣碎,再煮1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功效]清热凉血,消食导滞,降脂降压。

(10)大黄减肥酒

[原料]生大黄50克(洗净,切片,用清水浸湿),米酒或黄酒1000毫升,白砂糖50克,蜂蜜50克。

[做法]将生大黄加入米酒或黄酒中浸泡1个月后,再加入白砂糖、蜂蜜即成。

[功效]泻火解毒,活血化瘀,降脂减肥。

(11)马齿苋粥

[原料]鲜马齿苋200克(拣去杂质,洗净,切碎),蒲黄粉10克,粟米100克(淘洗干净),清水1000毫升。

[做法]将粟米放入锅内,加入清水,先用大米煮沸,改用小火煮30分钟,加入马齿苋,拌匀,煮至粟米酥烂,调入蒲黄粉煮沸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降脂,减肥轻身。

(12)海带姜黄萝卜粥

[原料]海带30克用清水浸泡6~12小时,除去白斑,用清水洗净,切成细丝),姜黄10克(洗净,晒干,研为细末),萝卜100克(洗净,削去外皮,切成条),粟米100克(淘洗干净),清水1000毫升。

[做法]将萝卜、粟米共入砂锅内,加入清水,用大火煮沸,加入海带丝,必用小火煮至粟米酥烂,加入姜黄细末,加精盐、味精、姜末、葱花拌匀,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消食导滞,散瘀降脂。

(13)蒲黄海带萝卜汤

[原料]蒲黄10克(纱布包裹),海带30克(加水泡发12小时,洗净,切小片),鲜白萝卜200克(洗净,剥去外皮,切成条),食盐、味精、五香粉、青蒜(切碎末)、麻油、清水各适量。

[做法]将萝卜、海带共入砂锅内,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加入蒲黄,改用小火煮30分钟,取出蒲黄,再煮至萝卜酥烂,加入食盐、味精、五香粉、青蒜拌匀,淋入麻油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瘀,降脂降压。

(14)蘑菇炒冬瓜

[原料]鲜蘑菇100克(洗净,切成薄片),冬瓜500克(洗净,去皮、瓤,切成片),鸡汤、生姜汁、食盐、湿淀粉、麻油各适量。

[做法]将鸡汤放入锅内,加入蘑菇、冬瓜,用大火煮沸,去浮沫,加入生姜汁、食盐,改用小火煮至冬瓜、蘑菇熟透入味,用湿淀粉勾芡,淋入麻油,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降压降脂,减肥轻身。

(15)炒绿豆芽

[原料]绿豆芽300克(去根、须,洗净),植物油60克,干辣椒(切细丝)、食盐、花椒各适量。

[做法]将植物油放入锅内烧至六成熟,加入辣椒、花椒,炸至棕红色时放入绿豆芽同炒,再放入食盐炒匀,至绿豆芽入味并熟脆时,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止渴利水,降脂降压。

(16)炒洋葱

[原料]洋葱300克(去根、外皮,洗净,切丝),食盐、酱油、黄酒、白糖、食醋、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将植物油放入锅内烧热,加入洋葱煸炒,烹入黄酒,加入食盐,酱油煸炒,淋入食醋,推匀装盘。

[功效]温通解表,发散风寒,燥丝解毒,用于胃寒纳呆,食积胀满。

(17)荷叶肉卷

[原料]猪瘦肉300克(洗净,切小方块),米粉60克,甜酱18克,姜末6克,蒜末12克,白糖12克,酱油12克,黄酒12克,鲜汤50毫升,大荷叶1张(洗净,切成小片)。

[做法]将酱油、黄酒、甜酱、白糖、姜末、蒜末调匀,放入猪瘦肉浸渍30分钟,加入米粉、鲜汤拌匀,用荷叶将猪瘦肉包裹好,逐个放入蒸盘内,上笼,用大火蒸1~2小时,熟后即成。

[功效]清暑益气,宽中解郁,降脂降压。

(18)马蹄烧木耳

[原料]马蹄200克(洗净,去皮,一切两半),水发木耳100克(用冷水洗净,沥干水分,撕成瓣),食盐、味精、麻油、花生油、湿淀粉、白糖、鲜汤各适量。

[做法]将花生油倒入锅内,烧至七成热时,放入马蹄、木耳翻炒,加入鲜汤、食盐、味精、白糖,烧至入味,再用湿淀粉勾芡,淋入麻油即成。

[功效]清热化痰,滋阴生津,护肤美容,降脂轻身。

中药的问题

能吃。

人参中含有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尤其是人参皂苷Rb2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此外人参多糖(或糖肽类)是人参中另一类降血糖成分。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是人参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不但对正常人,而且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均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

人参中含有人参苷,可以提高抗应激作用,可以抗缺氧、耐高温和低温的能力,可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和适应性。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忌饮茶。服人参后,不可饮茶,免使人参的作用受损。

2、无论是煎服还是炖服,忌用五金炊具。

3、人参忌与葡萄同吃营养受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效果。

4、健康的少年儿童可不 参,但体质弱的,发育迟的(包括身体和智力)需要 参。如果健康儿童服用人参而且超量,会出现性早熟等问题。

百度百科-人参

人参芦头有什么功效?

黄芩10g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甘。

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阳明经。

②《纲目》: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太阴、少阳六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肠、膀胱、胆四经。

功用主治-黄芩的功效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

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

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

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

治乳痈,发背。

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

⑦李杲:治发热口苦。

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撤。

宜忌①《药对》:山茱萸、龙骨为之使。

恶葱实。

畏丹砂、牡丹、藜芦。

②《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

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选方①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

捣罗为散。

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

(《圣济总录》黄芩散) ②泻肺火,降膈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

服五十丸。

(《丹溪心法》清金丸) ③治慢性气管炎:黄芩、葶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3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上呼吸道感染,肠炎:黄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时,过滤残渣,再加二倍水浸泡两次,合并滤液,用20%明矾液倒入浸液中,调节pH为3.5(每100公斤黄芩,需明矾6~8公斤),产生**沉淀,静置四小时,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物装入布袋中加水过滤,烘干,粉碎,造粒打片。

每次服二至三片。

(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⑤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

每服一钱,茶、酒任下。

(《兰室秘藏》小清空膏) ⑥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伤寒论》黄芩汤) ⑦治淋,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千金翼方》) ⑧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

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不计时候,和滓温服。

(《圣惠方》黄芩散) ⑨治崩中下血:黄芩,为细末。

每服一钱,烧秤锤淬酒调下。

(《本事方》) ⑩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或过多不止:黄芩心枝条者二两(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

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

(《瑞竹堂经验方》芩心丸) ⑾安胎:白术、黄芩、炒曲。

上为末,粥丸,服。

(《丹溪心法》) ⑿治肝热生翳,不拘大Z'bJL: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末。

每服三钱,以热猪肝襄吃,温扬送下,日二撮。

忌酒,面。

((卫生家宝方)) ⒀治眉眶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漫,炒)、白芷。

上为末,茶清调二钱。

((丹溪心法)) ⒁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

为末,酒服。

((怪证奇方》) ⒂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

((G阴沸验方)) ⒃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

上件,细切。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倘氏家藏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用50%黄芩煎液,1岁以下每天6毫升,1岁以上8~10毫升,5岁以上酌加,皆分3次服。

经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例,急性支气管炎11例,急性扁桃体炎1例。

治后体温降至正常、症状消失者51例,无效12例。

体温多在3天内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多为4天。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取黄芩1斤,甘草0.5斤,加水煎煮2次,得煎液3斤;另取生石灰1斤,加冷开水10斤,搅拌浸泡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8斤。

将煎液缓缓加入石灰水中,边加边搅拌,至pH呈7~8为止。

每次20~25毫升,日服3次。

治疗35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16例。

对单纯型疗效较好。

③治疗急性菌痢取黄芩、诃子等量,以明矾沉淀法提制成粉。

每次2克,日服4次,小儿酌减。

对症治疗:失水者补液,高热者配合解热剂。

治疗100例,平均2.5天症状消失,3.3天大便镜检正常,4.3天大便培养转阴,5.3天临床治愈。

④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取黄芩、银花、连翘等量,分别制成黄芩素及银花、连翘浸膏,混合制成片剂,每片重0.5克,相当于生药3.7克。

每次10~15片,6小时服1次,小儿酌减。

共治65例,其中一个地区收治59例,治愈58例;另一地区收治6例,失败4例,疗效差异甚大,原因有待研究。

有效病例服药后,开始降温时间平均为7.5小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8天,临床症状和体征大多在2~5天内减轻或消失。

以对中、轻度病人疗效较好,退热较快,对重度晚期病人退热较慢,疗效较差。

服药期间未见严重毒性反应,仅少数病例有轻微恶心、呕吐及腹泻现象,停药后即可消失。

⑤治疗传染性肝炎将黄芩的提取物-黄芩素装胶囊,每粒0.25克。

每次2粒,日服3次,儿童酌减。

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27例,自觉症状和体征均于1月内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其中治疗半月,谷丙转氨酶即降至正常者占74.1%。

亦有用黄芩素针剂,每日肌注2毫升(含黄芩素40毫克),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3例,基本治愈4例,显效1例,有效6例。

另曾配合 组织液每天肌注2毫升,有腹水者配合利尿剂,治疗迁延性肝炎7例,基本治愈4例,显效1例,有效2例;治疗慢性肝炎47例,基本治愈13例,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

未见明显副作用。

⑥治疗肾炎、肾盂肾炎用黄芩提取物制成5%黄芩素注射液,每次肌注100~200毫克(儿童减半),每日2次。

共治20例,治疗期间除配合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外,均未兼用其他药物。

结果急性肾炎11例,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尿液两次以上均正常)6例,好转(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尿液 少量红、白细胞)5例;肾盂肾炎9例,治愈、好转(标准同上)各4例,1例用药10天无变化。

疗程最长17.5天,最短7天,平均12.5天。

治愈病例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平均为9天,尿检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5.6天。

黄芩治疗肾病所以奏效,可能与其具有抗菌、降血压、利水等作用有关。

⑦治疗高血压病将黄芩制成20%的酊剂,每次5~10毫升,日服3次。

治疗51例,服药前血压均在180/100毫米汞柱以上,服药1~12月后血压下降20/10毫米汞柱以上者占70%以上。

一般临床症状也随之消失或减轻。

观察,本药虽经较长时期服用,仍能发挥继续降压作用。

无明显副作用。

此外,以黄芩煎荆预防猩红热,黄芩含片预防白喉,有一定作用。

名家论述①《药对》:黄芩,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

②《本草图经》: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

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黄芩。

③《医学启源》: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药。

泄肺中火邪上逆于膈上,补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

《主治秘诀》云,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须用,二也;上焦及皮肤风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利胸中气,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

单制、二制、不制,分上中下也。

酒炒上行,主上部积血,非此不能除,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正谓此也。

④张元素: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身热久不可者,黄芩与芍药、甘草同用。

肌热及去痰用黄芩,上焦湿热亦用黄芩,泻肺火故也。

疮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如黄芩、黄连,详上下,分梢根,及引经药用之。

⑤李杲:黄芩,味苦而薄,故能泄肺火而解肌热,手太阴剂也。

细实而中不空者,治下部妙。

⑥朱震亨:黄芩降痰,假其降火也。

凡去上焦湿热,须以酒洗过用。

芩泻肺火,须用桑白皮佐之。

若肺虚者,多用则伤肺,必先以天门冬保定肺气,而后用之。

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俗以黄芩为寒而不敢用,盖不知胎孕宜清热凉血,血不妄行,乃能养胎,黄芩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白术能补脾也。

⑦《纲目》:洁古张氏言黄芩泻肺火,治脾湿;东垣李氏言片芩治肺火,条芩治大肠火;丹溪朱氏言黄芩治上中二焦火;而张仲景治少阳证小柴胡汤,太阳、少阳合病下利黄芩汤,少阳证下后心下满而不痛泻心汤并用之;成无己言黄芩苦而入心,泄痞热,是黄芩能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大阴、少阳六经典。

盖黄芩气寒味苦,苦人心,寒胜热,泻心火,治脾之湿热,一则金不受刑,一则胃火不流入肺,即所以救肺也;肺虚不宜者,苦寒伤脾胃,损其母也。

……杨士瀛《直指方》云,柴胡退热,不及黄芩,盖亦不知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

黄芩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热,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⑧《本草经疏》: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

诸热者,邪热与湿热也,黄疸、肠澼、泄痢,皆温热胜之病也,折其本,则诸病自瘳矣。

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

血闭者,实热在血分,即热入血室,令人经闭不通,湿热解,则荣气清而自行也。

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溃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

《别录》消痰热者,热在胸中,则生痰火,在少腹则绞痛,小儿内热则腹痛,胃中湿热去,则胃安而消谷也。

淋露下血,是热在阴分也;其治往来寒热者,邪在少阳也;五淋者,湿热胜所致也;苦寒清肃之气胜,则邪气自解,是伐其本也。

黄芩为苦寒清肃之药,功在除热邪,而非补益之品,当与黄连并列,虽能清热利湿消痰,然苦寒能损胃气而伤脾阴,脾肺虚热者忌之。

⑨《本草汇言》: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

上焦之火,山栀可降,然舍黄芩不能上清头目。

……所以方脉科以之清肌退热,疮疡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热明目,妇女科以之安胎理经,此盖诸科半表半里之首剂也。

⑩《药品化义》:黄芩中枯者名枯芩,条细者名条芩,一品宜分两用。

盖枯芩体轻主浮,专泻肺胃上焦之火,主治胸中逆气,膈上热痰,咳嗽喘急,目赤齿痛,吐衄失血,发斑发黄,痘疹疮毒,以其大能凉膈也。

其条芩体重主降,专泻大肠下焦之火,主治大便闭结,小便淋浊,小腹急胀,肠红痢疾,血热崩中,胎漏下血,挟热腹痛,谵语狂言,以其能清大肠也。

⑾《本经逢原》:昔人以柴胡去热不及黄芩,盖柴胡专主少阳往来寒热,少阳为枢,非柴胡不能宣通中外;黄芩专主阳明蒸热,阳明居中,非黄芩不能开泄蕴著,一主风木客邪,一主湿土蕴著,讵可混论。

芩虽苦寒,毕竟治标之药,惟躯壳热者宜之,若阴虚伏热,虚阳发霉,可轻试乎?其条实者兼行冲脉,治血热妄行,古方有一味子芩丸,治女人血热,经水暴下不止者,最效。

⑿《本经疏证》:仲景用黄芩有三耦焉,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耦(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耦(桂枝柴胡汤、黄芩汤、大柴胡汤、黄连阿胶汤、鳖甲煎丸、大黄蟅虫丸、奔豚汤、王不留行散、当归散);湿热阻中者,与黄连为耦(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以柴胡能开气分之结,不能泄气分之热,芍药能开血分之结,不能清迫血之热,黄连能治湿生之热,不能治热生之湿。

譬之解斗,但去其斗者,未平其致斗之怒,斗终未巳也。

故黄芩协柴胡,能清气分之热,协芍药,能泄迫血之热,协黄连,能解热生之湿也。

独活丸简介

参芦是人参的根茎。我国古代大部分本身医籍中,有人参“不去芦令人吐”的记载,从而把参芦作为催吐药。《华氏中藏经》首载参芦,并有“吐人”的记述。历代医家也多沿袭此说,如《本经逢源》就认为“参芦能耗气,专入吐剂”。因此,临床上以参芦救治痰涎壅塞胸膈、食积阻于胃脘等症。近年来,有一些药品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翻阅了上百本本草古籍,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参芦催吐作用进行了再评价,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系统地观察了参芦及不去芦的全参对鸽、猫、狗、猴等实验动物和人的致吐作用。结果表明,即使加大剂量,也未见参芦有催吐作用。他们又运用比较药理学方法,对参芦、不去芦的全参和去芦的人参的生物活性及毒性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三者均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且毒性也相仿,从而说明参芦不仅无催吐作用,还具有与人参相似的生物活性,人参不去芦对其应有生理效应的发挥及毒性也无影响。经有关部门研究,参芦的有效成分含量比须根、茎、叶还高,并未发现有其它特殊的不同成分。这些研究,既 了前人对参芦和片面认识,又为人参的合理利用创造了理论依据。参芦占全参的8%-15%,以往入药前须将其除净,削下的参芦虽有少量作催吐药,但大部分却霉烂掉了。据统计,从前我国每年去除的参芦达`15万公斤以上。现今,参芦随人参一并入药,既能节约药材资源,又可增加经济效益。因此,奉劝选购人参进补者,请勿固守陈规而去掉参芦。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独活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圣惠》卷六十五:独活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圣济总录》卷五:独活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圣济总录》卷十四:独活丸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独活丸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圣惠》卷三十四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附注 8 《博济》卷三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8.6 制备方法 9 《圣济总录》卷十一 9.1 方名 9.2 独活丸的别名 9.3 组成 9.4 主治 9.5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9.6 制备方法 10 《圣济总录》卷一○八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普济方》卷一一六引《治风经验方》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11.5 加减 11.6 制备方法 11.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独活丸 * 独活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dú huó wán

2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独活丸

2.1 处方

独活(去芦头)半两,防风(去叉)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零陵香半两,芎?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沉香(锉)1两,鸡舌香1两,升麻1两,甘草(炙,锉)1两。

2.2 制法

上为末,熔蜡为丸,如小豆大。

2.3 功能主治

齿龋龈肿,脓出疼痛。

2.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用绵裹1粒,于痛处含化咽津,消尽即再用。

2.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3 《圣惠》卷六十五:独活丸

3.1 处方

独活2两,苍耳子2两,羌活1两,五味子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山茱萸1两,防风1两(去芦头),白花蛇肉1两(酥炒令黄),黄耆1两(锉),白蒺藜2两(微炒,去刺)。

3.2 制法

上为末,白粱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风毒攻皮肤,生疮癣,顽麻不知痛痒。

3.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卧时以温酒送下;枣汤送下亦得。

3.5 摘录

《圣惠》卷六十五

4 《圣济总录》卷五:独活丸

4.1 处方

独活(去芦头)2两,黄耆(锉)2两,桂(去粗皮)1两半,巴戟天(去心)1两半,南木香3分,人参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泽泻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龙齿3分,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白蒺藜(炒,去角)1两,芍药(炒)半两。

4.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脾脏中风,四肢缓弱,志意恍惚。

4.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荆芥酒送下。

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

5 《圣济总录》卷十四:独活丸

5.1 处方

独活(去芦头)3分,防风(去叉)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阿胶(炙令燥)3分,石膏(碎研)3分,玳瑁(镑)1两,人参1两半,甘草(炙,锉)半两,天南星(炮)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丹砂(研)2两,白僵蚕(炒)半两,丁香1分,琥珀(捣,研)1两,牛黄(研)1分,麝香(研)1分,天麻半两,龙脑(研)半两。

5.2 制法

上为末,再同研匀,别用安息香2两半(捣碎),以酒1升,研滤去滓,于银器内慢火熬成膏,和前药为丸,如鸡头子大。

5.3 功能主治

风惊邪及一切风,肢节不利,筋脉拘急,头目旋痛,恍惚心忪。

5.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甚者加1丸,细嚼,薄荷茶送下,不拘时候。

5.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四

6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独活丸

6.1 处方

独活(去芦头,为末)半两,黄蜡5两(于银器中熔成汁),生姜半斤(取自然汁)。

6.2 制法

上先以生姜汁入蜡中同熬,候生姜汁尽为度,次入独活末令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

肠风泻血不止。

6.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0丸,以浓陈米饮送下,空心、临卧服。

6.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7 《圣惠》卷三十四 7.1 方名

独活丸

7.2 组成

独活1两,防风(去芦头)1两,芎?1两,细辛1两,当归1两,沉香1两,生干地黄1两,鸡舌香半两,零陵香半两,川升麻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7.3 主治

牙齿历蠧,齿根暗黑。

7.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绵裹常含1丸,咽津。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蜡化为丸,如豇豆大。

7.6 附注

方中生干地黄,《圣济总录》作“黄芩”。

8 《博济》卷三 8.1 方名

独活丸

8.2 组成

独活1两,川芎1两,甘菊1两,干蝎1分(炒),防风1两,半夏(汤洗去滑,作饼子,炙)2两。

8.3 功效

利膈化痰。

8.4 主治

风毒气上攻,头目疼痛,昏眩不快。

8.5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10丸,荆芥、薄荷汤送下。

8.6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半夏末用生姜自然汁1大盏煮膏为丸,如豌豆大。

9 《圣济总录》卷十一 9.1 方名

独活丸

9.2 独活丸的别名

枳实丸

9.3 组成

独活(去芦头)1两1分,天门冬(去心,焙)1两1分,防风(去叉)1两1分,蒺藜子(炒,去角)1两1分,桔梗(去芦头,炒)1两1分,薏苡仁(炒)1两,黄连(去须)1两,桂(去粗皮)半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半。

9.4 主治

风瘾疹,(疒咅)(疒畾)肿起,时痒时痛;风热,头面身体,瘙痒瘾疹。

9.5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临卧菊花汤送下。

9.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圣济总录》卷一○八 10.1 方名

独活丸

10.2 组成

独活(去芦头)2两,旋复花(去土)半两,牵牛子(微炒)半两,天南星(炮)半两,蒿本(去苗土)半两,天麻2两,芎?2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菊花1两。

10.3 主治

肝脏受风,胸膈痰饮,头目俱痛,渐生翳障。

10.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荆芥汤送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普济方》卷一一六引《治风经验方》 11.1 方名

独活丸

11.2 组成

独活10分,防风10分,五加皮10分,白菊花10分,丹参10分,木香、槟榔5分,薏苡仁12分,黑参5分,大黄3分(炒),生干地黄8分,磁石(烧红,入醋淬57次,捣研,飞)5分。

11.3 主治

风退后,但手足重,运动不稳者。

11.4 独活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11.5 加减

寒则加桂枝8分,而不得用大黄。

11.6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磁石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7 附注

方中木香用量原缺。

古籍中的独活丸 《圣济总录》:[卷第五诸风门]脾中风

小儿化半丸服。治脾脏中风。四肢缓弱。志意恍惚。独活丸方独活(去芦头)黄(锉各二两)桂(去粗皮)巴戟...

《圣济总录》:[卷 十四]风惊邪

切风。肢节不利。筋脉拘急。头目旋痛。恍惚心忪。独活丸方独活(去芦头三分)防风(去叉)白茯苓(去黑皮...

《圣济总录》:[卷 十七]风痰

丸。食后温荆芥汤下。治风痰头目疼痛。昏眩不止。独活丸方独活(去芦头)芎防风(去叉)甘菊花(各一两)...

《圣济总录》:[卷 百二十一口齿门]齿龋

蚀,齿龈宣露,一名风龋。治齿龋龈肿,脓出疼痛。独活丸方独活(去芦头)防风(去叉)黄芩(去黑心)零陵...

《普济方》:[卷三 肠腑门]肠风下血(附论)

今天关于“胃热腑实型高脂血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Tags: 主治 人参 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