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在身边中国最专业的食疗门户网站。为社会各界网民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慢更慢食疗保健知识,涵盖食疗常识,食疗食疗,运动食疗,身心身心健康食疗方法,春夏秋冬冬夏食疗资讯等内容,是您身心身心健康生活的好帮手!

首页 >  中医养生 正文

炒苍术与生苍术的区别_1

juzi 1970-01-01 08:00:00 中医养生 0℃

炒苍术与生苍术的区别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炒苍术与生苍术的区别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炒苍术与生苍术的区别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文章目录列表:

炒苍术与生苍术的区别

炒苍术与生苍术的区别是炒苍术的药性比生苍术更温和。

生苍术与炒苍术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生苍术,是人们收取植物苍术的根以后去掉泥沙切片晒干就能得到,而炒苍术则是在这种生苍术的基础用麦麸炒制以后得到的中药材。炒苍术的药性比生苍术更温和,它健脾祛湿的功效比生苍术也更出色一些,这也是两者之间最重要不一样。

苍术最重要的功效就是能健脾养胃,它味道特别苦,能祛除身体内的湿气,也能提高脾胃功能,对人类因脾胃功能失调导致了腹部胀痛和恶心呕吐以及食少腹胀等症都有明显治疗作用,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把它切片以后煎水喝。

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匍匐或斜升,不定根。茎直立,高达米,单生或少数茎丛生,开花期基生叶脱落;中下部茎叶几乎无柄,倒卵圆形,斜卵圆形,卵圆形或卵圆形,中部或上部茎叶不裂,倒卵圆形,倒卵圆形或长圆形,全叶硬纸,两面绿色无毛,边缘或裂片有针状边缘毛或三角形穗或重穗。花头单生于茎枝顶端,苞片钟形,苞片针状,羽状全裂或深裂。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苍术的性味归经 4 苍术的功效与主治 5 焦苍术 5.1 焦苍术的炮制方法 5.2 焦苍术的性状 5.3 焦苍术的炮制作用 5.4 苍术的炮制研究 5.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5.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5.4.3 工艺研究 5.5 焦苍术的贮存方法 6 麸炒苍术 6.1 麸炒苍术的炮制方法 6.2 麸炒苍术的性状 6.3 麸炒苍术的炮制作用 6.4 苍术的炮制研究 6.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6.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6.4.3 工艺研究 6.5 麸炒苍术的贮存方法 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炒苍术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炒苍术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炒苍术 1 拼音

chǎo cāng zhú

2 概述

炒苍术为苍术的炮制品。现主要有炒焦和麸炒两种炒法。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1]。

3 苍术的性味归经

苍术味辛、苦,性温[1]。归脾、胃、肝经[1]。

4 苍术的功效与主治

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能[1]。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2]。

苍术生品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1]。用于风湿痹痛,肌肤麻木不仁,脚膝疼痛,风寒感冒,肢体疼痛,湿温发热,肢节酸痛[1]。如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类证治裁》)及湿温发热的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治风寒挟湿之感冒的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1]。

麸炒苍术辛性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脘腹痞满,青盲,雀目[1]。如治脾胃不和的平胃散和痰饮内停的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青盲、雀盲眼目昏涩的二术散(《证治准绳》)[1]。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1]。用于脾虚泄泻,久痢,或妇女的淋带白浊[1]。如治脾虚泄泻的椒术丸(《保命集》)[1]。

5 焦苍术

焦苍术为苍术的炮制品。苍术的炒法唐代已有,见《仙授理伤续断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1]。焦苍术表面焦褐色,有焦香气[1]。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1]。用于脾虚泄泻,久痢,或妇女的淋带白浊[1]。

5.1 焦苍术的炮制方法

唐代有米汁浸炒、醋煮(《仙授理伤续断 》)的方法[1]。

宋代有炒黄(《太平圣惠方》)、米泔浸后麸炒(《本草衍义》)、米泔浸后醋炒、皂角煮后盐水炒(《圣济总录》)、米泔水浸后葱白罨再炒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米泔浸后盐炒(《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土炒(《校注妇人良方》)等炮制方法[1]。

金、元时代增加了用多种辅料制,“米泔水浸,椒炒,盐炒,醋煮,酒煮”(《儒门事亲》),茴香炒、茱萸炒、猪苓炒、童便浸、东流水浸焙(《世医得效方》),米泔浸后乌头、川楝子同炒焦黄,川椒、破故纸、陈皮、酒浸后炒,酒或醋浸炒(《瑞竹堂经验方》)等方法[1]。

明代有了制炭、蒸法、茱萸制(《普济方》)、土米泔并制、姜汁炒(《仁术便览》)、桑椹取汁制(《景岳全书》)、米泔浸后牡蛎粉炒(《济阴纲目》)、米泔浸后黑豆蜜酒人乳并制(《炮炙大法》)、米泔浸后再用土、水浸,并与脂麻粳米糠拌炒(《本草乘雅半偈》)等方法[1]。同时对炮制目的也有了阐述,如“苍术性燥,故以糯米泔浸,去其油,切片焙干用[1]。亦有用脂麻同炒,以制其燥者”(《本草纲目》)[1]。

清代增加了九蒸九晒法(《医方集解》)、炒焦法、土炒炭法(《外科证治全生集》)和烘制(《丛活》)等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焦、麸炒等[1]。

苍术片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1]。

焦苍术的炮制方法:取苍术片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褐色时,喷淋少许清水,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1]。

5.2 焦苍术的性状

苍术为不规则的厚片,边缘不整齐,周边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片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 或棕红色的油点(俗称“朱砂点”),并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1]。质坚实[1]。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1]。

焦苍术表面焦褐色,有焦香气[1]。

5.3 焦苍术的炮制作用

生苍术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1]。用于风湿痹痛,肌肤麻木不仁,脚膝疼痛,风寒感冒,肢体疼痛,湿温发热,肢节酸痛[1]。如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类证治裁》)及湿温发热的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治风寒挟湿之感冒的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1]。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1]。用于脾虚泄泻,久痢,或妇女的淋带白浊[1]。如治脾虚泄泻的椒术丸(《保命集》)[1]。

5.4 苍术的炮制研究

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1]。

5.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对苍术不同炮制品(清炒、麸炒、米泔水制)进行挥发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均明显减少,并以麸炒和米泔水制效果为佳,而起到了缓和“燥性”的作用[1]。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苍术酮、苍术素、茅术醇及β桉油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其炮制品的相对含量与生品比较均有减少,物理常数(比重、比旋度、折光率)有所不同,挥发油的组分无明显改变,炮制品之间比较,上述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1]。

5.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据实验报道,苍术挥发油对青蛙有镇静作用,并略使脊髓反射亢进[1]。大剂量使中枢神经抑制,终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可见过量的苍术挥发油引起的副作用是非常明显的[1]。苍术各炮制品(麸炒、米泔水制)能明显增强脾虚小鼠体重,延长游泳时间,改善小鼠脾虚症状,抑制脾虚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减轻泄泻程度,而生品作用不明显[1]。可见炮制后的苍术能增强健脾燥湿和固肠止泻的作用[1]。

5.4.3 工艺研究

实验比较苍术的麸炒、米炒和烘制三种方法,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均可使挥发油含量减少,而挥发油的组分无明显差异[1]。其中烘制工艺改善了加工条件,易于控制温度,饮片受热均匀,便于掌握药物的质量,且此法操作简便[1]。实验结果烘制最佳条件是温度70℃,烘制30分钟[1]。

5.5 焦苍术的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1]。防霉,防蛀[1]。

6 麸炒苍术

麸炒苍术为苍术的炮制品。苍术的炒法唐代已有,见《仙授理伤续断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1]。麸炒苍术表面 或焦 ,香气较生品浓[1]。麸炒苍术辛性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脘腹痞满,青盲,雀目[1]。

6.1 麸炒苍术的炮制方法

唐代有米汁浸炒、醋煮(《仙授理伤续断 》)的方法[1]。

宋代有炒黄(《太平圣惠方》)、米泔浸后麸炒(《本草衍义》)、米泔浸后醋炒、皂角煮后盐水炒(《圣济总录》)、米泔水浸后葱白罨再炒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米泔浸后盐炒(《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土炒(《校注妇人良方》)等炮制方法[1]。

金、元时代增加了用多种辅料制,“米泔水浸,椒炒,盐炒,醋煮,酒煮”(《儒门事亲》),茴香炒、茱萸炒、猪苓炒、童便浸、东流水浸焙(《世医得效方》),米泔浸后乌头、川楝子同炒焦黄,川椒、破故纸、陈皮、酒浸后炒,酒或醋浸炒(《瑞竹堂经验方》)等方法[1]。

明代有了制炭、蒸法、茱萸制(《普济方》)、土米泔并制、姜汁炒(《仁术便览》)、桑椹取汁制(《景岳全书》)、米泔浸后牡蛎粉炒(《济阴纲目》)、米泔浸后黑豆蜜酒人乳并制(《炮炙大法》)、米泔浸后再用土、水浸,并与脂麻粳米糠拌炒(《本草乘雅半偈》)等方法[1]。同时对炮制目的也有了阐述,如“苍术性燥,故以糯米泔浸,去其油,切片焙干用[1]。亦有用脂麻同炒,以制其燥者”(《本草纲目》)[1]。

清代增加了九蒸九晒法(《医方集解》)、炒焦法、土炒炭法(《外科证治全生集》)和烘制(《丛活》)等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焦、麸炒等[1]。

苍术片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1]。

麸炒苍术的炮制方法: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冒烟时投入苍术片,不断翻炒[1]。炒至深 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1]。

每100kg苍术片,用麦麸10kg[1]。

6.2 麸炒苍术的性状

苍术为不规则的厚片,边缘不整齐,周边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片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 或棕红色的油点(俗称“朱砂点”),并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1]。质坚实[1]。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1]。

麸炒苍术表面 或焦 ,香气较生品浓[1]。

6.3 麸炒苍术的炮制作用

生苍术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1]。用于风湿痹痛,肌肤麻木不仁,脚膝疼痛,风寒感冒,肢体疼痛,湿温发热,肢节酸痛[1]。如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类证治裁》)及湿温发热的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治风寒挟湿之感冒的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1]。

麸炒苍术辛性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脘腹痞满,青盲,雀目[1]。如治脾胃不和的平胃散和痰饮内停的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青盲、雀盲眼目昏涩的二术散(《证治准绳》)[1]。

6.4 苍术的炮制研究

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1]。

6.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对苍术不同炮制品(清炒、麸炒、米泔水制)进行挥发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均明显减少,并以麸炒和米泔水制效果为佳,而起到了缓和“燥性”的作用[1]。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苍术酮、苍术素、茅术醇及β桉油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其炮制品的相对含量与生品比较均有减少,物理常数(比重、比旋度、折光率)有所不同,挥发油的组分无明显改变,炮制品之间比较,上述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1]。

6.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据实验报道,苍术挥发油对青蛙有镇静作用,并略使脊髓反射亢进[1]。大剂量使中枢神经抑制,终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可见过量的苍术挥发油引起的副作用是非常明显的[1]。苍术各炮制品(麸炒、米泔水制)能明显增强脾虚小鼠体重,延长游泳时间,改善小鼠脾虚症状,抑制脾虚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减轻泄泻程度,而生品作用不明显[1]。可见炮制后的苍术能增强健脾燥湿和固肠止泻的作用[1]。

6.4.3 工艺研究

实验比较苍术的麸炒、米炒和烘制三种方法,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均可使挥发油含量减少,而挥发油的组分无明显差异[1]。其中烘制工艺改善了加工条件,易于控制温度,饮片受热均匀,便于掌握药物的质量,且此法操作简便[1]。实验结果烘制最佳条件是温度70℃,烘制30分钟[1]。

6.5 麸炒苍术的贮存方法

今天关于“炒苍术与生苍术的区别”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炒苍术与生苍术的区别”,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Tags: 炮制 方法